为肿瘤厌食患者治疗提供指导,《癌因性厌食诊疗中国专家共识》见刊

癌性厌食(CA)是指肿瘤患者进食欲望下降或丧失,引起食物摄取减少,伴或不伴有体重下降。在初诊癌症患者中的发病率超过40%,中晚期患者中可达80%,可贯穿癌症患者疾病全程且易被忽略。
为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专家委员会”发起的《癌因性厌食诊疗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正式见刊,此共识汇聚了全国207位顶尖专家的建议及指导,是中国首部癌因性厌食诊疗领域的共识,填补了国内在癌因性厌食诊疗领域的空白,也满足临床医生对规范诊疗的迫切需求。
作为全球首部关于癌因性厌食的共识,该共识聚焦癌因性厌食的发生机制、癌因性厌食的评估和诊断以及癌因性厌食治疗方案这三个方面,总结了癌因性厌食的筛查和诊断标准,系统性地提出了综合管理策略,填补了国内在癌因性厌食诊疗领域的空白,也为临床医生了解癌因性厌食的成因、评估流程以及治疗方案提供了指导,为肿瘤支持治疗全程管理提供了依据。
探本溯源,明确癌因性厌食的发生机制
癌因性厌食是指因为肿瘤本身和相关治疗导致食欲减退或丧失,症状包括厌食、恶心、味觉改变、早饱或吞咽困难等。研究显示,超过75%的中晚期肿瘤患者存在癌因性厌食。而癌因性厌食是肿瘤恶病质的主要临床表现和直接诱因之一,甚至可能是恶病质发展的前兆。因此,临床医生应对肿瘤患者进行筛查和评估,并予以及时、积极的干预。
从机制方面,癌因性厌食是病理生理因素、治疗因素和心理因素单独或共同协作的结果。
·肿瘤细胞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食欲调控信号,干扰食欲调节中枢,从而导致癌因性厌食发生。其中,肿瘤-宿主免疫相互作用会导致神经免疫系统激活,产生多种炎性因子(包括IL-1β、IL-6、TNF-α和IFN-γ),导致下丘脑食欲调节被干扰。
·多种新型治疗方案,如化疗、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抗体偶联药物(ADC)、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放疗以及消化系统肿瘤切除术均可能引起患者食欲减退、厌食。
·此外,悲伤、沮丧、恐惧等负面情绪均可能引发机体应激反应,导致食欲下降。
因此,对于使用以上治疗方案或长期存在负面情绪的肿瘤患者,有可能出现癌因性厌食,在临床管理中应重点关注。
重视癌因性厌食,及时评估患者情况
在肿瘤患者治疗中,医生往往忽视癌因性厌食的筛查与评估,可能错过最佳干预时机,从而影响抗肿瘤治疗的疗效,提高治疗成本。该共识指出,一旦确诊恶性肿瘤,就应该对患者进行癌因性厌食的评估和诊断,对癌因性厌食的评估应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医生应在问诊时对患者食欲、体重变化以及心情状态进行询问。第二阶段,若患者存在厌食情况,需要采用专业的厌食及恶病质功能评估量表(A/CS-12)进行评估。同时,医护人员应当指导肿瘤患者自行对日常饮食、体重进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干预。
规范治疗方案,助力患者美好生活
药物治疗是癌因性厌食的主要治疗方法。常用的癌因性厌食药物治疗的类别包括促食欲药物(包括甲地孕酮、糖皮质激素等)和促胃肠动力药物(如甲氧氯普胺或多潘立酮)。
促食欲药物
甲地孕酮是一种孕激素类药物,可通过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双重机制抑制炎症因子,从而改善肿瘤患者食欲。多项III期研究证实,800mg/d甲地孕酮可显著改善癌因性厌食-恶病质患者的食欲和摄食量,增加患者体重。
但甲地孕酮属于BCS II类药物,溶解性低,渗透性高,普通剂型甲地孕酮须伴随高脂高热饮食方可起效,对患者来说收益甚微。
纳米晶型甲地孕酮是通过纳米晶体技术将药物颗粒降低至纳米级别,从而增加药物溶解度,提高其生物利用度。相较传统剂型甲地孕酮,纳米晶体技术升级的甲地孕酮有效改善不溶于的特性,大幅提升了其生物利用度,无论空腹还是餐后服用均可起效。
在临床研究中,纳米晶体甲地孕酮体重提升速度更快,平均体重增加时间为3天(传统剂型甲地孕酮为14天),12周内平均体重增加5.4kg。与此同时,研究显示长期使用甲地孕酮并不会增加静脉血栓栓塞(VTE)的风险。对于癌因性厌食的患者,纳米晶体甲地孕酮或可成为起效更快、疗效更优的治疗选择。
糖皮质激素是另一种促进食欲的药物。但长期应用可能出现肌肉萎缩、葡萄糖耐受不良、免疫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前需充分权衡风险与获益。此外,奥氮平、阿那莫林、沙利度胺等其他药物虽然在癌因性厌食领域展开探索,但目前尚未有充足的循证证据支持其临床应用,有待更多探索。
促胃肠动力药物
促胃肠动力药物可通过刺激胃排空改善恶病质患者早饱症状,可与促食欲药物联合应用以改善患者食欲、增加体重。临床应用时需注意甲氧氯普胺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以及多潘立酮的心脏不良反应。
营养干预
对于癌因性厌食患者进行营养评估是诊疗的重要步骤。癌因性厌食患者应当在食欲改善后摄入高蛋白质、高热量且营养丰富的食物,以满足其能量和营养素需求。必要时,患者可使用肿瘤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补充营养。
除药物治疗和营养干预外,肿瘤患者还可以在可耐受范围内进行康复锻炼,也可通过中医治疗改善癌因性厌食的症状。积极的心理干预也可以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负面情绪,改善食欲并且提高抗肿瘤治疗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