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粮液:践行国企担当 共酿和美生活

2020-11-28 10:13 www.qilucj.com 作者:综合 来源:齐鲁财经网

“我们有信心、有决心、也有底气冲刺脱贫攻坚‘最后一百米’,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9日在四川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四川省委书记、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信心满满。

2020年,是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了新挑战、增加了新难度。

作为中国白酒龙头企业,五粮液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各项部署,强化国企责任担当。疫情“急战”冲锋在前、战贫“久战”蹄疾步稳,五粮液以具有国企特色的社会责任担当考出了优异的成绩。

创新扶贫方式  从订单农业到产业融合

2019年4月28日,兴文县宣布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脱贫攻坚取得实际成果。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曾是四川88个贫困县之一。时任兴文县党委书记、现任宜宾市副市长张健表示,兴文县能提前取得脱贫攻坚的胜利,离不开五粮液的大力帮助。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五粮液在“产业培育”“教育扶贫”等方面为兴文县脱贫注入强劲动力。

夏末秋初的川南宜宾,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从宜宾市区往南,沿着高速公路往长宁方向,穗实饱满的玉米和高粱应接不暇。“这些漫山遍野的‘红色’,都是专门用于酿酒的原粮。”遇到满脸惊叹的外地人,村民会这样自豪地介绍。

五粮液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川酒甲天下,精华在宜宾”,其中主要原料之一的高粱是宜宾本土品种“糯红高粱”。该品种高粱支链淀粉含量高,单宁含量适中,很适合酿酒。而这些既是当地支柱产业的基础,也是脱贫攻坚的希望。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

而造血式扶贫,就是五粮液扶贫模式的基本方法论,其核心就是产业扶贫。

作为一家以酒业为主,多元化发展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五粮液拥有国内规模较大的纯粮固态发酵白酒生产基地。依托酒业主业建设的高标准万亩专用粮基地,是五粮液工业反哺农业、发挥优势、结合主业提升扶贫可持续的重要战略性产业。

五粮液专用粮基地扶贫是五粮液精准扶贫模式的一项创新举措。作为订单农业组织者,五粮液直接与贫困户签订帮扶订单协议,采取以“政府鼓励+龙头企业年度订单+农科平台技术支撑+种植大户积极参与”的“订单农业”模式,为贫困农户提供酿酒专用粮种植技术培训和专家服务,让贫困农户直接参与基地劳务和田间管理,引导其走上“有增益、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按照“从一粒粮食到一滴美酒”产品质量100%可预检、可溯源、可管控的准则导向,五粮液采取核心示范、订单农业、战略合作建设等模式,建成以宜宾为核心、四川为主体的可帮助10余万户农户增收超1亿元的100余万亩五粮液专用粮基地,打通了种植、收储、调运全产业链,建立起绿色有机标准为主导的酿酒专用粮供应体系,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绿的精准扶贫创新模板、示范标杆。

以购助销  极地果蔬“香飘”全国

时下,位于甘孜州理塘县的五粮液援建理塘极地果蔬(香菇)基地内,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采购商们争相预定新一季香菇产品,眼看着基地产品不愁销路、越卖越好,这让当地的藏族乡亲们乐开了花。

“这里的香菇源自天然,品质比其他地方更好。”珠海客商杨志强每年都会来到理塘上马岩香菇产业示范基地采购刚刚上市的香菇。理塘县平均海拔4300米,素有“天空之城”的美誉,这里生产的香菇无公害、无污染、品质好,深受粤港澳地区消费者的喜爱,价格也比同类产品高出很多。

上马岩村曾是理塘县出了名的贫困村,高海拔且自然条件较差,如何带领当地乡亲脱贫奔小康?五粮液捐赠300万元,整合1600万元打造42亩极地果蔬(香菇)基地,牵头筹建甘孜州首个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理塘县上马岩村集体资产公司),以发展生态农旅产业为基础,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变一次性投入为持续性投入,形成稳定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帮扶带动了上马岩村集体经济增收711.81万元,分红150余万元,总共给80余位农牧民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其中33位贫困户,人均增收都是在2万元以上。”五粮液驻理塘县下木拉乡扶贫干部张闻表示,自2018年五粮液对口帮扶理塘县以来,已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800余万元,积极探索实践产、销、研、训、环保五位为一体的产业发展道路,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把小香菇建成了大产业,并在五粮液的帮扶下,基地香菇获得理塘县首个国家级绿色食品认证标识。

同时,五粮液积极推动基地产业园与盒马鲜生、京东农场对接,大力开拓电商平台。截至目前,基地香菇通过五粮液“以购代捐”、政府搭建销售平台的模式已销往全国各地,在全国市场,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抢手货。

近年来,五粮液累计投入整合精准扶贫帮扶资金26亿余元,受益贫困群众达到15万人以上;惠及群众近100万人,对口帮扶的兴文县、理塘县、屏山县全部“零漏评、零错退、零返贫、群众满意度高”,高质量脱贫摘帽。

激发内生动力  扶贫扶志扶智相结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贫困的产生,从外部来看,是由于精神文化源泉无法滋养到贫困地区,导致长期形成落后的思想闭环。为此,在精准扶贫路上,五粮液除了真抓实干外,还积极探索“扶贫、扶志、扶智”于一体的新模式。办宣讲、拍电影、修学校、排舞台剧……这些与扶贫看似联系不大的“文艺范”,却成为推动精准扶贫工作深入开展的有力抓手。

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近年来,五粮液先后投入107万元建设兴文县云龙小学“五爱楼”,向理塘县捐赠数百万元教学物资,有力解决全县10个学校1300名贫困学生教学设施设备和生活设施需要;设立五粮液教育基金资助近500位贫困学子、捐资248万元资助宜宾市杂技教育扶贫项目23名学生、2018年开始连续三年每年10万元专项资金资助理塘县贫困大学生,帮助贫困学子通过学习创造美好未来 ;在甘孜州新龙县、雅江县设立200万元人才发展基金等,不仅扶技能、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而且引导贫困人口立志、立身、立行。

通过教育扶贫,越来越多的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学到新技能,坚定了脱贫奔康的决心和勤劳致富的信心;捐资64万元支持柏香村村企党建联建示范点打造,持续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在满足群众物质生活的同时,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做到富“口袋”更富“脑袋”。

同时,五粮液大力支持兴文县、理塘县、屏山县等贫困地区新型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让贫困农户“有所长、能致富”。五粮液精选派出扶贫干部深入一线,充分发挥“头雁领航、群雁奋飞、雏雁丰翼”的人才雁阵效应,带领多户贫困农户参与资金、生产、市场等企业运营工作,通过实战实训,提高贫困农户的经营管理意识,培养致富带头人,让贫困群众把脱贫致富的“金钥匙”牢牢地握在了自己手中,为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积蓄人才和智力资源。

五粮液的努力获得社会广泛认可,先后获得2019年国务院扶贫办“社会组织扶贫50佳案例”,第12届人民企业社会责任奖年度扶贫奖、社会责任贡献奖、精准扶贫能力建设模型推荐案例、中国食品企业社会责任金鼎奖等荣誉。连续两年荣获“四川省定点扶贫先进省直单位”,五粮液 派驻兴文县青山岩村驻村干部获“四川省2019年脱贫攻坚‘五个一’帮扶先进个人”。

转变了观念,就发现了出路;找对了方向,就找到了希望。帮扶地区和扶贫对象的一幕幕新变化,见证了五粮液践行国企责任的担当和努力,展现了五粮液精准扶贫的创新与成效。

收藏 举报

延伸 · 阅读

免责声明: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齐鲁财经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齐鲁财经网”和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齐鲁财经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侵权本网会及时通知用户删除或强制删除相关信息。 3、齐鲁财经网为用户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与齐鲁财经网无关。4、齐鲁财经网友情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