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临海空地到网红秀场,青岛用文旅融合破译逆袭密码
5月11日,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城市阳台商圈内的四海来嗨步行街正式开街。据了解,该项目以“文化+消费+娱乐”为核心,融合声光电艺术与传统艺术,打造沉浸式文旅新场景。作为隐珠街道“商圈+文旅”战略的又一力作,项目不仅是城市更新与政企合作的典范,更成为西海岸新区夜经济与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引擎。
城市更新:从“闲置空地”到“海上秀场”
四海来嗨步行街位于城市阳台景区3号出入口东侧,紧邻滨海步道与欢乐海湾商圈。据介绍,其前身为一片空地,在隐珠街道的特色商圈规划下,通过政企合作实现功能焕新。
“过去这里片空地,我们通过引入声光电技术、网红打卡美陈和首店经济,让街区从‘过路站’升级为‘目的地’。”四海来嗨步行街项目负责人介绍。开街当日,12米高的流光瀑布水秀与开业仪式盛典共同上演,千余名游客在荧光海洋视效中挥舞荧光棒、手指烟花秀,现场宛如打造了一场“海上音乐节”。荧光舞狮在夜幕中跃动璀璨光影,LED彩带舞将传统舞蹈与数字艺术完美融合,非遗活化项目突破传统展演形式,动态光影瀑布随音乐节奏变换光谱,萌萌的海狮展现顶球灯特技献艺,吸引小朋友们的目光,仪式现场展现了多元文化碰撞的魅力。
“在手机上刷到今天开街,特意带着孩子过来玩玩,刚才逛了一圈,小吃很多,孩子们玩的设施也不少,最让我们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个流光瀑布,非常震撼。”市民刘女士站在网红打卡墙前告诉采访人员,这里变化很大,现在变成了商街,晚上也有地方玩了,很方便。
文旅融合:从“流量引爆”到“留量思考”
四海来嗨步行街通过四大主题嗨区的创新设计,为城市阳台商圈增加新商业活力。街区聚合全国特色美食,通过"首店经济"激活味蕾消费,西海岸首家海底捞夜宵车、西海岸首家海底捞钵钵鸡、西海岸首家海底捞茶水铺档口前排起长龙。街区的多巴胺彩虹滑道、扭蛋盲盒馆、VR电影院、海洋文创市集等等丰富的文化娱乐场景,共同成就了吃喝玩乐购一站式体验的四海来嗨步行街。
“我们不仅卖商品,更卖体验。”项目负责人提到,开业期间推出“10000瓶青啤免费送”、“消费满38元冰爽捞捞乐”等惠民政策,并借助抖音、小红书话题裂变传播,来自济南的游客李女士感慨:“这个海边商业街太方便了,不仅每一处角落都能拍大片,还能边吃边玩,一步到海,孩子都不想走了!”
四海来嗨步行街突破传统商业体模式,其“滨海+夜经济”特色成为新区“品质文旅”战略布局落下的重要一子,其与欢乐海湾音乐市集共同构成“双核驱动”,成为新区文旅消费的“新增长极”。抖音等平台上“青岛新地标”“西海岸必打卡”等话题热度攀升,进一步强化了青岛“影视之都”“滨海度假胜地”的城市形象。自5月1日试营业至今,共吸引市民游客约17.8万人次,总营业额超112.6万元。
政企合作:从“单点突破”到“全域联动”
四海来嗨步行街是隐珠街道“商圈+文旅”战略的关键一环,采用“政府提供政策支持,企业专注场景创新与流量运营”模式,由青岛正合控股集团开发打造,街道提供政策支持与服务保障工作。近年来,隐珠街道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统筹推进“大经济”“大城建”“大民生”发展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探索“商圈+文旅”融合模式,推动特色商街建设,以欢乐海湾等特色商圈为核心,串联起辖区内文旅资源,形成“多核驱动、全域联动”的发展格局。街道还通过海洋研学游、民间艺术节、啤酒嘉年华等品牌活动,持续放大节会经济效应,推动文艺演出、非遗展览进商圈,以“流量经济”激活商业潜力。数据显示,2024年灵山湾拉网节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带动周边消费跃级提升;欢乐海湾音乐艺术市集单日客流破万,成为新区“夜经济”的标杆项目。
此前,通过电音巴士、古风街区等创新场景,青岛正合控股集团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打造了多个具有影响力的网红消费场景。例如,电音巴士不仅成为本地夜生活热点,更获上百家媒体报道,显著提升青岛旅游吸引力;濠洼步行街的户外音乐派对、牌坊街的灯光秀、乔家洼的篝火派对等,形成“白+黑”消费闭环;项目备受欢迎的同时,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激活“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循环。正合控股的项目通过探索“场景创新+文化赋能+产城融合”的持续模式,不仅为青岛文旅消费注入新动能,其在激活区域经济、提升城市形象、促进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文旅不仅是经济引擎,更是城市气质的表达。从濠洼步行街的电音巴士,到四海来嗨步行街,青岛西海岸新区以政企协同的创新实践,不断刷新文旅融合的新高度。隐珠街道作为新区“商圈+文旅”融合的先锋,正以开放的姿态书写“向海而生”的城市新篇章,当传统资源与现代创意碰撞,“诗与远方”便能真正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