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教育 > 正文

赋能产教融合新生态:首届中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与产教融合(上海·临港)论坛圆满落幕

时间:2025-05-20 09:55作者:综合来源:东方财经网浏览:

2025年5月15日,首届中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与产教融合(上海·临港)论坛在上海滴水湖洲际酒店明珠厅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中国工程咨询协会低空经济专委会指导,上海电力大学、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上海临港产教融合促进中心联合主办,上海天翼科航空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承办,以 “聚焦上海,共研低空生态链人才培养;聚焦低空经济,共建华东低空经济产教融合共同体” 为主题,汇聚了低空经济产业界、教育界、科研机构以及政府部门的众多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共同探讨低空经济产业的发展趋势、前沿技术以及产教融合的创新路径。

政企学研齐聚,共启低空经济新篇章

首先,上海电力大学副校长杨宁、上海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发改处副处长庄青松先后登台致辞。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强调了低空经济在上海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产教融合对人才培养的关键作用。

随后,中国低空经济研究知名专家发表了题为《构建审慎包容的低空安全新治理体系,促进低空经济安全健康发展》的主旨演讲,分享了低空经济最新发展数据,强调了低空经济安全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专家指出,低空经济面临着体系性安全挑战,应当构建审慎包容的低空安全新治理体系,并强调低空经济是一项需要长期发展的“耐心经济”,应推动形成兼顾安全与效率的产业生态。这一观点对我国实现低空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两大关键平台揭牌,产教融合迈入新纪元

论坛期间,备受瞩目的华东低空经济产教融合共同体与长三角低空经济产业学院正式揭牌成立。这两个关键的产教融合平台的落地,标志着低空经济领域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方面迈出了坚实且关键的一步,同时,对于推动该行业朝着规范化、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深远意义,无疑是关键且极具价值的有力举措。

华东低空经济产教融合共同体构建了一个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与产业服务并重的全方位平台。它充分利用上海及华东地区的低空经济产业基础和教育资源,通过校企深度合作,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训基地,协同开展科研项目,为低空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长三角低空经济产业学院则着重强化长三角地区的低空经济人才培养和产业协同。学院通过紧密的校企合作,依据低空经济产业实际需求,精准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引入更多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真实的产业环境和实际操作项目。同时,企业深入参与高校人才培养,为学生提供实习、技术指导和就业支持。这种产教融合模式,旨在培养更多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丰富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华东低空经济产教融合共同体与长三角低空经济产业学院的揭牌,为低空经济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指导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为推动该行业向规范化、可持续的方向迈进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关键支撑。

专家报告:“上海样本”与人才培养新路径

在专题报告环节,多位专家和企业代表就上海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战略布局、产业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等关键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经验分享。

上海市工程咨询行业协会、中国工程咨询行业低空经济专委会秘书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重大课题(低空经济)负责人王颖发表演讲,深入分析上海在低空经济领域的优势与布局意义,展望打造低空产业起飞的“上海样本”。

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冉祥来详细介绍了上海市在低空经济产业方面的重点工作,从政策支持、产业布局到项目推进等方面,全面展示了上海在这一领域的务实行动与坚定决心。上海新金山世纪航空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金梅分享了华东无人机基地的产业发展情况,展示了华东地区无人机产业的集聚效应与发展态势。

在下午的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主题演讲中,多位嘉宾围绕低空通信、空域管理、应急领域无人机技术应用、低空巡检与测绘等应用场景,以及相关的人才培养需求等方面发表演讲,深入探讨低空经济应用与人才培养的关键议题。

蓝皮书首发:引领低空经济人才培养

在本次论坛上,《低空经济产业学院建设蓝皮书》正式发布,蓝皮书编委会成员代表赵陈樑对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解读。

该蓝皮书整合高校、科研机构及行业专家资源,系统分析低空经济的运行规律、发展趋势和潜在问题,形成前瞻性理论成果,并针对人才需求与培养规划提出解决方案,为低空经济人才培养提供重要参考。

圆桌共议:政策、技术与教育的三重驱动

在此次圆桌论坛环节中,同济大学中国科技管理研究院科研主任徐勤担任主持人,邀请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综合党委书记范本鹤、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副校长刘淑芸、上海交通运输研究中心主任袁顺周以及上海狮尾智能化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郑亮共同参与。

范本鹤围绕低空经济人才市场的发展趋势、薪酬机制及产教融合、产训融合等关键问题,提出了独到见解;刘淑芸分享了中侨大学无人机专业建设经验及产教融合成果;袁顺周结合退伍军人的就业需求,介绍了产训融合在退伍军人创业就业培训中的创新实践;郑亮则从企业用人角度出发,阐述了飞控人才的招聘需求、薪酬水平和职业发展路径。嘉宾们各抒己见,为参会者提供了多角度的行业洞察。

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低空经济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有力推动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通过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促进了低空经济产业界与教育界的深度融合,为培养适应低空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坚实支撑,也为低空经济的未来擘画了宏伟蓝图。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
华南财经网手机版 中国大财网手机版 中国华财网手机版 中华金融网手机版 东方财经网手机版 大众财经网手机版 齐鲁财经网手机版